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2013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2021年)

【发布日期:2018-04-08】  作者:     点击数: 

一、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既具备传播学、新闻学、信息学基本理论知识,又拥有扎实计算机数字传播技术的宽口径、复合型泛媒体人才,从而能够适应网络与新媒体领域的变革趋势以及其业态的多样性。本专业以文理交叉融合为特色,力求建立立体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偏重社会、新闻、艺术的发展。学生毕业时能在新媒体和各类传播公司从事网络信息尤其是网络视音频的策划、制作、编辑工作,也能为各级政府机构及其他事业单位的网络舆情研发与管控服务,还可以替不同企业向网络新媒体平台的转移提供智慧。

三、专业主要发展方向

以台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为学习背景,以网络视音频和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为重点,它是传统新闻传播学向艺术学、信息学、管理学领域的拓展和深化。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原被割裂学科领域之间的渗透和整合,其主要发展方向就是建立一个开放的学科体系。

四、专业基本培养规格

本专业具有文理(工)交叉和实践能力强的特点。通过专业学习,让学生既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又具备技术操作层面的应用能力。本专业毕业后,学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传播学、新闻学、信息学的核心课程所蕴含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2.具有采访、写作、摄录、制作、编辑的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社会活动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耐心。

3.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数据库应用、网页设计、非线性编辑、动画制作。

4.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尊重客观规律的意识和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分类、归纳、综合,抽象,概括、演绎等。

5.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能阅读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专业文献。

6.了解有关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方针、政策、法规。

7.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国内外网络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8.具有知识的更新能力---包括知识的收集、整理、自我学习。

五、修业指导

本专业的教学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由通识类必修课程和通识类选修课程构成,是全校各专业学生必修课程;第二层次由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构成,前者是新闻与传播学院各专业学生均须必修,后者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第三层次是专业选修课程,在这部分,学生的课程选择空间要大一些。另外,四年之中,还设置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是除各门课程实验、实训之外的时间相对集中的实践教学活动,属必修环节。

各类课程具体说明如下:

1.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允许在7年的弹性学制内完成学业。毕业的总学分不少于156学分,且应满足相应课程层次的修业要求。

2.通识类必修课程为全校学生必修课程,计36学分。

3.全校通识类选修课设置 11 学分,可在外学院开设的专业课、通识类选修课、大学城互选课中选修。建议学生在第2至第6学期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轻重和进程快慢酌情多选或少选,一学期不宜超过4学分。此外,还有4学分的第二课堂学习。

4.学科基础课程是本学院各专业全体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如果考试不及格,按学校文件规定补考或重修;所有集中性实践环节、即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是本学院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实践环节。

5.建议本专业学生在第一、二、三学期把主要精力放在“通识类必修课”、“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上。

6.在专业选修课程中,要求毕业前必须选修不少于 38.5 学分的课程,且应涵盖所有的核心选修课。

时间:Apr 8, 2018 01:51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