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
一级学科名称: 新闻传播学 (代码: 0503 )
二级学科名称: 新闻学 (代码: 050301 )
二级学科名称: 传播学 (代码: 050302 )
学制: 三年 学习方式: 全日制
二、本学科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本一级学科拥有教授8名,副教授12名。专业方向分别为:粤港澳台新闻传播、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数字传播与社会治理、传播社会学。
(二)特色和优势
粤港澳台新闻传播
立足广州毗邻港澳的独特区位优势,因应国家今年所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依托本学科点既有的研究基础,设置本学科方向。粤港澳台新闻传播研究团队将媒体研究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围绕新闻生产、媒介与社会建构等话题,打造粤港澳台区域传播研究共同体,着力建设富有全国影响的智库系统,在粤港澳台传媒生态研究领域形成特色优势。
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学科团队关照新媒体对新闻业及其社会系统产生的影响,聚焦网络舆论的演变规律,以媒介文化的视角反思网络舆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出版《风险社会视阈下的媒介文化研究》等多部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底层群体心理纾解与传媒引导研究”“底层青年群体心理极化的传媒干预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多项,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等刊物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将人文关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数字传播与社会治理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多种意见的集散空间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呈现场所,互联网治理也由此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问题。本学科团队保持对互联网政策、互联网治理、数据治理等领域前沿问题的敏锐关注,在国家、产业与公众利益等多重维度上,切入网络治理研究。出版《看得见的声音——解码网络舆论》《手机舆情形成及其治理》等具有影响力的著作多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如《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模式重构、中国机遇和参与路径》等,形成了具有领先优势的研究团队。
传播社会学
传播学自发轫之始就与社会学结缘,然而,随着传播学的逐渐建制化,社会学的洞见逐渐从传播学中消失。本团队围绕当下媒介形态引发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阶层、社会结构变化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探析,试图为变化中的传播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出版《陪伴与成长——返乡工伤者的发展之路》等多部专著,主持“网络时代人际交往方式新变化的社会学研究” “珠三角工厂女工社交媒体中的疾痛叙事与传播赋权研究”“移动互联网视角下的城市老年居民与社会支持研究”“陌生人的社会学研究”等多项国家级、教育部课题,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开放时代》《New Media and Society》《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持续举办了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传播社会学论坛,初步搭建了该领域的国内领先团队。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在内的国家级课题8项、国家级创新试验区1个、教育部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市级课题20余项,横向课题到位资金近200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省部级成果奖3项。
三、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和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遵守法律法规;能够把握新闻传播领域基本知识,具有较为宽阔的视野;掌握新闻传播实践基本规律,具有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掌握新闻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现代修辞知识和逻辑知识,形成科学研究能力和信息传播的实践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相关外文资料,并利用外文资料从事科学研究,具有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对话的能力。
四、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2.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专业教学采用研讨班、专题报告或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将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课外读书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根据专业和培养计划需要,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授课,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院系或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学习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4.实行学分制。每名研究生需取得不低于30学分的总学分方可毕业。
5.在完成课程学分和培养计划的前提下,研究生如果独立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以广州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SSCI或CSSCI期刊论文1篇及以上,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期最多为1年。
五、专业内容介绍
专业名称 |
研究内容和特色简介 |
其他要求 |
粤港澳台新闻传播 |
将媒体研究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围绕新闻生产、媒介与社会建构等话题,打造粤港澳台区域传播研究共同体。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
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
关照新媒体对新闻业及其现实社会产生的影响,聚焦网络舆论的演变规律,以媒介文化的视角反思网络舆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特色:服务社会的特点突出。 |
|
数字传播与社会治理 |
保持对互联网政策、互联网管理等领域前沿问题的敏锐关注,在国家、产业与公众利益等多重维度上,切入网络治理研究。特色:有鲜明的指导性。 |
|
传播社会学 |
关照传播如何形塑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社会又如何约束/使动于传播实践与传播过程。特色:围绕当下媒介形态引发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阶层、社会结构变化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探析,为变化中的传播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
|
六、课程设置与要求
研究生须修读30学分以上,其中学位课19.5学分,实践2学分,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16学时计1学分。
未获学士学位(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及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或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在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方面有缺陷、需要在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二门),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申请参加论文答辩。补修课程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登记成绩,不计学分。
具体填写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附后)
七、课程教学大纲
每门课程须编写“广州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八、实践学习规划
本学科要求研究生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开展实践学习,并获取毕业所需的实践学分:
1.各研究方向根据研究需要,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或开发项目,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或调研、收集资料等。研究生应做好科研实践总结,经导师组评议、院研究生教学委员会审核合格后方可计2学分。
2.研究生进入报刊社、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等媒体单位进行实践,实践内容包括采访、编辑、撰稿、主持、新媒体公众号运营等方面;也可去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实习,主要是参加指定媒体、广告、网页等的制作等工作,实践内容主要应涉及宣传与广告策划、传播沟通、文字撰稿等工作。学生也可选择开展自主创业实践,展开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创业活动。所有研究应协同或独立进行业务实践,最后做好实践总结。实践总结经学院研究生教学委员会审核合格后方可计2学分。
3.本学科研究生获得学院科研课题立项或校级以上科研创新计划的立项,或获得校级以上创新创业实践大赛名次,或在CSSCI学术刊物(含CSSCI期刊扩展版)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含1篇)的,可直接通过实践考核,获得2学分。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入学第三学期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和撰写计划。学位论文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切口要小,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接轨。
学位论文的开题在第三学期末完成。无故不参加开题的,半年内不得申请开题。开题不通过者,经过准备后可重新开题一次。开题通过后,中期检查在论文开始半年后进行,由研究生向检查小组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并获得指导与帮助。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检查合格获得1学分。
实行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预答辩安排在第五学期末进行。无故不参加预答辩的,半年内不得申请参加预答辩。预答辩一次不通过者,可申请进行第二次预答辩。硕士研究生通过预答辩后方能进行论文送审。硕士学位论文盲审评阅通过后方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十、答辩与学位授予
硕士学位论文至少由两位专家(含一位校外专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5人组成。硕士学位论文须进行公开答辩,答辩不通过的,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其论文可进行修改,在半年后申请重新答辩。
申请硕士学位者在校学习期间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也视同为第一作者身份)至少在正式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方可进行答辩。
十一、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
必读书目:
1.《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迈克尔·舒德森著,常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约翰·杜翰姆·彼得斯著,邓建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
3.《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詹姆斯·凯瑞著,丁未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
4.《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5.《消失的地域: 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美]约书亚·梅罗维茨著,肖志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6.《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概论》,陈力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7.《哈贝马斯论交往》,陈学明、吴松、远东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8.《人际影响》,[美]伊莱休·卡茨、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著,张宁、刘海龙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9.《传播政治经济学》,文森特·莫斯可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10.《传播纵横:历史脉络与全球视野》,李金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选读书目
1.《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欧文·戈夫曼著,冯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新闻社会学》, [美]迈克尔·舒德森著,徐桂权译,,华夏出版社,2010年。
3.《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美]亨利·詹金斯著,郑熙青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4.《电视与日常生活》,[英]罗杰・西尔弗斯通著,陶庆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
5.《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丹]克劳斯·布鲁恩·延森著,刘君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6.《理解媒介》,[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
7.《再度发言: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胡翼青著,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8.《传播统计学》,柯惠新、祝建华、孙江华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
9.《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陈向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年
10.《交往在云端:数字时代的人际关系》,第2版,南希.K.拜厄姆著,董晨宇、唐悦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2版
11.《转型时期的媒介文化议题:现代性视角的反思》,陈龙著,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12月第1版
12.《语言学的邀请》:塞缪尔·早川Samuel Hayakawa /艾伦·早川Alan Hayakawa,柳之元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7
13.《皮尔斯:论符号》 (美)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 / 詹姆斯·雅各布·李斯卡,赵星植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10
14.《历史研究》(上、下),汤因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15.《社会研究方法》(第13版),[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16.《传播统计学》,柯惠新、祝建华、孙江华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
17.《社会学家的窍门:当你做研究时你应该想些什么?》,霍华德·S.贝克尔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年
18.《媒介与传播地理学》,保罗·亚当斯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年
19.《控制论革命者:阿连德时代智利的技术与政治》,伊登·梅迪纳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20.《奇云:媒介即存有》,彼得斯著,邓建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
学术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大学》
《国际新闻界》
《现代传播》
《新闻记者》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ew Media & Society
Media Culture &Society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文科使用)
专业名称 |
新闻传播学 |
所在学院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中、英文)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开课单位 |
考核方式 |
备注 |
必修课 |
公共学位课 |
1 |
0000200049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
2 |
32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2 |
0000200056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Marxism and 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 |
2 |
32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3 |
0000200050 |
学术英语读写 Academic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
2 |
32 |
1 |
外国语学院 |
考试 |
4 |
0000200051 |
英语视听说 English Audio-visual Speaking |
1 |
32 |
1 |
外国语学院 |
考试 |
一级学科学位课 |
核心类课程 |
1 |
0020200184 |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Methods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
2 |
32 |
2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试 |
|
2 |
0020200185 |
新闻传播史 History of News and Communication |
2 |
32 |
1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3 |
0020200186 |
新闻理论研究 The Research in Journalism |
2 |
32 |
1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其他一级学科学位课 |
1 |
0020200187 |
传播、技术与社会变迁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al Change |
2 |
32 |
2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
2 |
0020200188 |
媒介政策、法规与伦理研究 Research on Media Policy, Laws and Ethics |
2 |
32 |
1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3 |
0020200174 |
论文写作指导 Thesis Writing Guidance |
0.5 |
8 |
1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4 |
0020200120 |
学科前沿讲座 Lectures on Frontier of Research |
2 |
32 |
2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选修课 |
二级学科指定选修课(新闻学 |
1 |
0020200190 |
粤港澳传媒研究 Research on News Media in Guangdong, Hongkong and Macao |
2 |
32 |
2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需注明专业 |
二级学科指定选修课(传播学) |
1 |
0020200190 |
粤港澳传媒研究 Research on News Media in Guangdong, Hongkong and Macao |
2 |
32 |
2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
专业 任选课 |
1 |
0020200008 |
媒介批评专题 Seminar in Media criticism |
2 |
32 |
4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
2 |
0020200009 |
媒介文化研究 Special Topics in Media and Culture |
2 |
32 |
2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3 |
0020200191 |
量化研究方法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
2 |
32 |
3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4 |
0020200192 |
计算传播研究 Computation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
2 |
32 |
2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5 |
0020200145 |
新闻传播学经典文献导读 Classic Literature on Communication Study |
2 |
32 |
3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6 |
0020200176 |
传播社会学研究 Research on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
2 |
32 |
3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7 |
0020200001 |
专业英语 Professional English |
2 |
32 |
4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8 |
0020200024 |
中外文化经典选读 |
2 |
32 |
3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9 |
0020200022 |
跨文化传播研究 Special Topic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2 |
32 |
4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10 |
0020200193 |
传媒与社会变迁专题 Special Topics on Media and Social Changes |
2 |
32 |
3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11 |
0020200111 |
史学理论与方法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History Study |
2 |
32 |
3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12 |
0020200175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导读 Classical Reading of Marxist View on Journalism |
2 |
32 |
4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13 |
0020200023 |
数字化传播技术与应用 Seminar in the Digit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
2 |
32 |
4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14 |
0020200146 |
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 Radio and television theory and practice |
2 |
32 |
4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公共选修课 |
1 |
0000200052 |
国际学术交流与写作 English Writing for Academic Communication |
1 |
16 |
2 |
外国语学院 |
考查 |
须选1学分 |
2 |
0000200053 |
跨文化交际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
1 |
16 |
2 |
考查 |
3 |
0000200054 |
美国文学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in American Literature |
1 |
16 |
2 |
考查 |
4 |
0000200055 |
英语演讲艺术 English Reading for Academic Purposes |
1 |
16 |
2 |
考查 |
其他环节 |
教学(社会)实践 Teaching(Society) Practice |
2 |
|
3,4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查 |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1 |
|
1,2,3,4 |
考查 |
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
1 |
|
3,4 |
考查 |
考查 |
业务实习 Professional Practice |
0 |
|
2,3,4 |
考查 |
补修本科主干课程 |
新闻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journalism |
0 |
32 |
1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试 |
|
传播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
0 |
32 |
1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试 |
新闻采访与写作 News interview and writing |
0 |
32 |
1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考试 |
|
注:要求每门课程填写相应的英文名称,标*为实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