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广州日报】课程思政新方式|新闻学院播音主持艺术系《即兴口语表达》课程这么上

【发布日期:2019-11-20】  作者:     点击数: 

11月19号下午是新闻学院播音182班的《即兴口语表达》课,主讲这门课的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曾岑老师,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用档案史料讲好广州故事,课堂则设在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展览厅。

播音182的同学们跟随着曾岑老师来到展览大厅,整个展览大厅充分凸显了档案特色和广州特色。跟随着曾老师和讲解员,同学们从记忆大道开始一步步进入展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档案馆的巨幅国画——由岭南著名画家陈永锵先生创作的“南粤雄风”。从这幅巨幅国画开始,同学们被深深地震撼了,在一声声赞叹中,本堂课正式开始,同时也开启了回顾广州历史的记忆大门。

首先,同学们穿越历史长河来到了历史名城馆。讲解员讲述了广州从秦汉到明清的城墙变迁、从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到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州城市面貌的变迁过程。展馆通过历史与科技的结合,以崭新的方式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的回溯历史、感受历史,用心去感受广州这座有着千年古韵的历史名城。期间,曾岑老师结合授课要求,向同学们讲述如何结合历史背景做好即兴口语表达的技能。

跟随讲解员,同学们又来到了生活历史馆,在这个展厅了解自清末以来广州人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历史变迁,通过对近代广州人民生活物件的观赏,了解他们生活习惯的变化,体验广州人民曾经历过的票证时代,感受服饰潮流、流行影音的兴替。同学们通过一个个浓缩的时代印记,在由远及近的历史变迁中,感受每一个时代广州人民的生活。曾岑老师提醒大家,可以将对象感、内在语和情景再现等播音创作的创作技巧运用到口语表达中,充分调动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呈现更好的表达效果。

这时,同学们来到了地图印记馆和时光隧道展厅,通过阅读器对广州不同的年代的地图进行比较阅读,随后展馆以五分钟的短片介绍了广州的沧桑巨变,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展示了羊城八景。最后,大家来到了一个大型光矩阵展项,这个展品是由124万点光组成,汇聚不同的广州历史符号。

曾岑老师讲到,播音主持工作需要向受众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这需要表达者对创作客体有充分的理解和感受,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起自己的播讲欲望。因此,带同学们参观档案馆,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帮助大家更深入更好的了解广州历史,感受这座千年商都的无限魅力,进而调动起对这座城市和伟大祖国的热爱,激发表达欲望,提升表达能力,增强表达效果。

播音182的同学们表示:这是非常生动、鲜活的一堂课。课堂搬到展览馆,既使我们了解了广州历史的变迁,学习到了很多在平时课程中少有了解的知识,丰富了对广州这座城市的认知,感受到了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所在。同时这样的课程方式,能够让他们深刻理解作为一位好的播音主持人应基于对历史背景、播出背景的深刻理解后的播讲,尤其在即兴表达这一方面需要得到很好的锻炼,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曾岑老师说,这次教学实践是她2019年广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类项目《“前课后馆”模式下口语表达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尝试。18级的学生目前还处在大二专业学习的入门阶段,播音主持的专业学习对他们来说刚刚进入到稿件表达的阶段,他们的表达往往停留在稿件的文字处理,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播讲内容的实质,在脱离文稿自己组织语言的时候,更是不知道从何入手。通过今天的现场上课,不仅能让同学们学习到口语表达应该掌握的内部技巧和方法,感受内在情感的变化,更是能调动起孩子们内心对这片土地、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我认为,专业老师在专业课堂上进行思政教育,单纯用单向的、生硬的灌输手段是无法达到目的的,甚至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和排斥。课程思政最核心的一点,应该是采取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在思想观念上产生认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上一以贯之的言传身教和多样化的授课方式至关重要。

这次教学实践不仅仅是一次课堂教学拓展,更是一次让同学们了解广州历史、进行市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