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生工作 > 近期活动 > 正文

访学日记DAY2 | 我们再前行

【发布日期:2019-11-22】  作者:     点击数: 

广电171梁子沣

访学的第二天,从中传的特色课程开始。《网页数据抓取》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上课过程中,我注意到老师并不是一味地讲授理论知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时反馈。老师会在讲授一个知识点后,让学生及时使用电脑进行实践练习,如果遇到任何的困难或疑惑,都能随时提出,老师则及时予以相应的解答。在这样的授课氛围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学生也能充分参与到课堂当中。

而《舆论学》的课堂上,则更多的是跨学科、跨领域的思维与知识的碰撞。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舆论反转等事件,其背后都蕴含了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原因。这门课让我明白到,自己距离能够理解与分析关于社会事件的舆论的发展与形成,还需要储备更加多的知识与阅历。

在下午,我们访学团成员们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了“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果展。在讲解员的带领与解说下,访学团成员们重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重要历史事件,也展望了未来光明的发展前景,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访学仍在继续,期待遇见更多的思想碰撞。

DDE0

广编182 梁长晨

早出晚归的我们尽管还未习惯高强度的专业摄入和凛冽的寒风,却也迅速学会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紧跟课堂,学会在推开挡风帘的同时裹紧大衣。

早上的【新闻心理学】,张晓辉老师在< 新闻传播活动中行为的动力系统>单元中,以“动机”为切入点,运用新闻实例、学术期刊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带领大家深入走进媒体报道的偏见问题,并引导大家理解其多样性。课上,我们也有幸领教了中传学子课堂展示的功力,其认真的研学态度,细致的思考都给了我很大启发。教授【舆论学】的韩老师,除了带我们回顾舆论学的主要流派和不同学科视角的研究成果外,还与学生们在讨论中不断推进课程内容,课堂学术氛围浓郁而不失趣味。有幸与中传大四的师兄师姐们同课,看到了彼此之间的差距,也勉励自己以此为榜样不懈努力。

两日转瞬即逝,只愿更加珍惜余下的在中传的每一刻,每一片金黄的落叶,飘着浮冰的荷花池,冒着热气的烤冷面,温暖可爱的团友,和最棒的课堂。

19753

播音171 曾沛芸

伟大征程,辉煌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以来,我们走过不少弯路,也创造了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来到北京展览馆观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真的让人充满感慨。馆内分为五个部分,年份标注在最上面,从第一部分的序展馆进入,1949新中国成立,毛主席庄严宣誓,一路慢慢绕过第二部分的屹立东方,第三部分的改革开放,第四部分的走向复兴,第五部分的人间正道。时间一点一点穿越这些年来的大事件,最后定格在2019年。风雨70载,我们创造了无数奇迹,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自制飞机,第一辆“红旗”牌轿车,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第一次人工合成胰岛素,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过去成就了现在,现在决定了将来,当下是我们的时代,我们把握着时代的命运,我们即将发出时代的最强音,2020,爱你爱你,新一年即将到来,新的辉煌即将到来,新的目标即将到来,我们,一直在路上。

12BA3

媒体171 羊开元

这里有一股生长的力量。早晨熹微的阳光,风中翕动的枫叶,波光闪动的小河,还有,岸边播音专业同学那清脆的开嗓声。满眼望去的世界在生长,胸中的知识也在生长。

《新闻心理学》讲到做记者不仅要客观,更要有人情、有温度,要做一个眼里心中都没有偏见的记者;《舆论学》讲到记者要勇于站在时代的洪流之上,用批判精神与审视精神观察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在变,表达意见的方式在变,不变的却是做记者的初衷与原则。这两门课的受教学生分别是大二与大四,中传将原则教育贯穿本科教育的始末,并与当下的媒介环境与政治环境紧密结合,这令我感悟深刻。知识虽然有些抽象,有些晦涩难懂,但是中传教师结合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把理论讲活,知识在这种深入浅出的方式中走到学生的头脑里,一堂课听下来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反而觉得无比精神,如同醍醐灌顶。

下午趁着好天色,我们去参观北京展览馆,在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以来的历史被浓缩成一条展览之路,沿着历史的轨迹走,对于祖国的过去与现在更多一分了解,也更多一分热爱。用看展时旁边大叔的一句话来结尾吧:“祖国的过去是美好的,现在是美好的,未来更是美好的。”

3CBFA

广电172 黄婷

今天我想讲讲《舆论学》这一课程。这一课程是中传大四学生所学的课程,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会有点难度去理解,但是我对这门课程却格外感兴趣。在这堂课上,韩老师给我们讲授了舆论产生的六个阶段,分别是问题发生、舆论领袖的发现、意见的发生、事实信息与意见信息的传播、意见的互动与整合以及最后的舆论形成。为什么会喜欢这节课程呢?因为韩老师能够让我不费力地去深入理解舆论产生的这六个阶段,例如韩老师讲到的第一个阶段问题发生,她告诉我们问题有隐问题和显问题之分,怎么去理解呢?她举了近来正在发生的香港事件,从香港事件发生的原因来看,它的显问题就是社会问题,经济分化以及价值观的撕裂。隐问题就是政治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外部势力的干涉。

韩老师上课有一大特点,她会把知识点与时政串联起来,在她的课上,你能深入地了解到国家的方针政策,这对未来的就业可以说是给予了很大的帮助。韩老师除了会结合大量的时政之外,她还会给我们展示大量的数据和研究,这些数据和研究也恰恰在培养着我们的学术素养和传媒素养,无论做何种学术研究,你都需要通过充分的调查来得到科学的数据去支撑你的研究,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前提是它是真实的。

仅仅两天的收获已经让我惊喜,剩下的几天我会更加努力,更加珍惜!

1ADC9

播音182 卢嘉宝

今天是访学之旅的DAY 2.寒冬的清晨天空是灰蒙蒙的,校园里早有行色匆匆的学生以及远处传来的练声,心里不自觉的想起一首诗:“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今天上的第一节课是张晓辉老师的《新闻心理学》也是我未曾涉及过的新闻领域,抱着满心的好奇,进入今日的课堂:有关媒体报道与偏见问题。老师用身边的艾滋病例子为我们讲述了平等地位接触及其前提群际接触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偏见是由于某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缺乏充足信息或错误信息产生的,而如今,媒体报道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客观报道的同时,越来越有人、有故事、有情感,能激发受众共情。短短一堂课,让我开始思考新闻报道背后存在的偏见问题以及不断变化的受众的需要和动机,开拓了新的对新闻学的认知领域。

下午是我们访学团的集体出游,到北京展览馆——参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展,整个展馆规模非常大并以时间线带我们穿梭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轴上。从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自己用算盘算出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从地震救援到辽宁航母下水;从航天飞船飞入太空到中国外交霸气回应萨德系统。一个个重大的时间节点见证着中国的繁荣与强盛,不由得心生自豪,自豪自己是中华儿女。

不知不觉已在北京待了两天,深深的被中传的学习氛围所吸引,不论是课堂还是访学团的户外出行,都在不断的丰富自己的认知,所以我也开始变得期待,期待每一个清晨的醒来,迎接充实。

182C3

图文编辑:访学团宣传组

排版编辑:张楚咏

时间:Nov 22, 2019 11:16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