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播音与主持艺术系赴陕西省进行学习、考察与调研

【发布日期:2023-04-07】  作者:     点击数: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工作,拓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在实践维度的培养思路,并加强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播音与主持艺术系特别组织了由系主任苏凡博、副主任肖思为、喻彬教授、刘玉萍副教授及骨干教师陈智勇、许莹冰、陈浩、彭雨晴等八人组成的学习、考察团,于3月23日至28日赴陕西省西安市与延安市,对兄弟高校、广播电视媒体及行业协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与调研,取得了丰富的收获。

研讨人才培养策略

3月24日下午,考察团一行赴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旅游协会就“旅游解说人才需求与培养策略”议题展开研讨,与西安市雁塔区旅游协会秘书长李明及相关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亲切交流。

首先,系主任苏凡博为各负责人介绍了播音系人才培养改革动向,指出播音主持已进入泛口语化人才培养时代,培养目标从传统媒体拓宽为包含直播电商、场馆解说、旅游解说、活动策划等多领域的融合传播领域。播音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场馆解说课程,希望各位专家就旅游解说人才培养提出人才需求和课程改革建议。

接下来,专家们就旅游解说、场馆解说的人才定位、人才素养、培养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西安市雁塔区旅游协会副会长糜斌茹指出,革命类纪念馆的讲解人才需要政治素养、历史知识、语言技巧。

西安事变纪念馆宣教部主任管程程介绍,解说人才招聘会优先考虑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应当注意的是,宣教部的讲解员不仅承担日常讲解与宣传工作,还承担爱国主义教育与对外宣传功能,因此,在招聘时既希望应聘者有播音主持功底,更需要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与音视频剪辑能力。

西安半坡博物馆副主任师瑞玲指出,博物馆讲解工作不是简单的讲解词背诵,讲解员应该是具备博物馆教育活动策划与组织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陕西历史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冯莹指出,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外形良好、语言基本功强,但也存在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需要厚积文化底蕴、夯实专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外语能力、撰稿能力

西安碑林博物馆宣教部主任贺华指出,自2000年以来,讲解员尤其突出社会教育服务功能,具有综合性、复合式、专业化的特点。目前,博物馆的线上直播、线上公众号推送已成为工作,讲解员需要具备主播、主持能力,还要有绘图、编辑能力。华清宫景区游览服务部经理贾小兰指出,华清宫景区历史悠久,对讲解员的历史知识储备、形象气质要求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郑芸菁指出,讲解员归属社会教育部,承担社会教育工作职责,除了出色的表达能力,外语能力、教育活动组织与策划能力也十分重要。

原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宣教部主任张蓓指出,革命类纪念馆对人才需求有一定特点,一是要有感而发、由内而外,传达理想信念,讲好红色故事。二是要策划研学活动,结合受众特质设计内容。三是具备文稿撰写与编辑能力。四是要承担礼仪接待工作

大唐西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张莹指出,讲解只是基础,而宣教工作的核心在于社会阅历、工作热情、知识储备、共情沟通。讲解员要全过程参与活动策划,需要创新能力、服务意识、知识储备。在新媒体传播发展进程中,数字导览器普及,讲解员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复合型人才。

最后,苏凡博总结指出,近年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成绩门槛和文化素养水平不断提升。在既有的针对旅游解说与场馆解说的人才培养课程中,我们对解说员社会教育功能这一因素的考虑有所欠缺,未来我们将基于各位专家的建议,进一步推进对学生社会教育责任意识的建构,提升学生外语能力、知识储备、历史素养、共情沟通能力。通过此次深度交流讨论,播音系从旅游解说与场馆解说人才培养视角优化了现有人才培养思路,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社会教育意识,优化场馆解说人才培养,助力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工作

走访历史文化景点

3月25日至26日,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教师们专程到延安新闻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重温历史,体验生活,认真学习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基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新华社、广播、出版等宣传机构汇聚在延安清凉山,成为了“万众瞩目清凉山”的新闻圣地。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正确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呕心沥血,艰苦奋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为唤起民众,支援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延安新闻纪念馆内,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仿佛在诉说着延安时期新闻事业起步和发展的峥嵘岁月。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教师们用短视频的方式讲述、回顾了延安新华广播诞生、三次转移和建国大典时的历史瞬间。

春日的杨家岭,处处鸟语花香,郁郁葱葱。杨家岭曾是中共中央驻地,1938年11月至1974年3月,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居住。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杨家岭召开,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开展整风运动,使全党达到空前团结和统一;发展大生产运动,实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目标;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吹响新民主主义先进文化号角;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了全面抗战伟大胜利。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战斗、生产、训练、教育、生活的红色画卷跃然眼前,展现了党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与侵略者、反动派不懈斗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在延安的学习参观,让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教师更加系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历史,更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意义和伟大经验,并将将学习感受和心得体会带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校教师。

走访友院开展座谈

3月27日上午,播音系考察团又来到了位于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逸夫传媒教育楼的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进行考察与调研,受到了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系的成越洋主任的亲切接待。

主方安排了以“播音主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为主题的交流座谈会,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许加彪院长、穆海亮副院长、郝展鹏副书记,以及播音与主持艺术系的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许加彪院长首先致辞,表达了对来访者的欢迎,并对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了解到该院的辉煌历史与显著特色。

接下来,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系主任苏凡博就此次考察的需求与目的进行了发言。他的发言主要围绕着近年来播音系在人才培养上的探索、成绩与困惑展开,在总结、回顾专业发展历程的同时也提出了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中遇到的核心能力构成、教师能力提升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与课程改革等几方面的问题供双方思考、讨论。

成越洋主任紧接着做出了回应发言,她首先分阶段详细介绍了陕西师范大学播音系在不同背景下的发展、创新之路。从创办初期依托“国家人才培养试验区”到当下融入新文科与“双一流”建设,该系一直坚持突出西部特色,与学院、学校的发展同步向前的办学理念,从容应对着媒介环境与培养环境的变革,在取得成绩与荣誉的同时,也在人才培养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之后,与会的教师代表就彼此关心的问题展开了气氛热烈的讨论,在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方面献言建策,达成了多项共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下一阶段的深度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会后,考察团还在陕西师范大学播音系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等特色实验教学设备。

用心调研地方强媒

3月27日下午,播音系考察团一行又来到了陕西省广播电视集团进行调研。集团播音主持管理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杨芳老师带领人力资源部刘毅副部长、新闻中心张苗副主任等负责人热情地进行了接待。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着在移动互联媒体强势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在人才培养与人才储备上的应对措施,以及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情况展开。

杨芳主任首先介绍了陕西省广播电视集团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整体情况以及新成立的播音主持管理指导委员会的相关职能与运行机制。该集团在近年来的改革中,通过整合各部门为14个管理中心的扁平化管理方式,以打造(新闻+政务+电商)全媒体的传媒体系。在此过程中,主持人需要接受节目中心与播管会的双重管理,还要应对在“大屏小屏”间转换主持身份的要求,对播音主持人才“守正创新”的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

刘毅副部长也从产业运营、技术创新及管理模式改革等几方面对主持人在媒介转型(新旧媒体),身份转型(被管理者与管理者)上的新变化做出了介绍。刘部长媒介从业的经验非常丰富,他的很多观点,尤其是用人方式,传统媒体与高校合作模式、高端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的看法很具启发性,引发了与会老师的广泛思考与积极回应。

之后,新闻中心的张苗主任与主持人代表也做了卓有见解的发言。这些发言都是围绕着如何打破原有机制、建设圈层式的多元传播矩阵,与新媒体联动推动内容创作等,在传统媒体变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展开,引发了与会双方深层次的思考与讨论,取得了丰富的调研成果。

会后,杨芳主任等还陪同考察团对陕西省电视台进行了参观。

文字编辑 彭雨晴 肖思为 陈智勇\图片来源 彭雨晴 陈 浩 刘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