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2日下午,由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融媒体时代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高峰论坛”,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七位来自不同高校的专家学者,探讨了在融媒体时代和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新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围绕着论坛的主题,大家分享了对融媒体时代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理论思考和在地经验。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许加彪教授,首先从对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学科特色建设和人才特色培养两个方面,进行了理论阐释和经验分享。许院长结合去年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认为中国的“新文科建设”,是指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而属于“新文科”中“应用型文科”范畴的新闻传播学,除了具有社会科学一般学科的共性之外,还具有国家信息载体以及中国声音放大器的特性,其决定了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具体到陕师大的新传学院,主要开展了四项成功的探索路径:一是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二是加强专业建设;三是加大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支持力度;四是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晓锋教授,则以“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为主旨,分享了来自本院的经验。其中,张院长重点谈到对本科生的培养:一是教育理念的重启,实施了“跨学科、跨领域、跨媒介”的“三跨”理念;二是教育生态的重组,建构了“融合型师资队伍、融通性课程体系、融入性实践”的“三融”生态;三是教育资源的重构,涵盖了“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实践体系”的“三体”资源;四是教育主体的重塑。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马锋教授,围绕“新文科产生的内在逻辑”和“本院新闻传播系有关新文科建设的尝试”做了主题分享。他认为,与其说新文科是教育管理部门的倡导,不如说是大学文科发展的内在呼唤。如今,智能化时代已取代了传统的工业化时代,科学逻辑与人文逻辑需要相遇并握手言和。
在谈及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关于“新文科”的尝试时,马院长首先从三个具体举措出发,解释学院如何通过机制引导、激励教师从旧文科人变为新文科人的。一是申报了跨学科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融媒体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二是鼓励教师建立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的虚实体研究中心;三是设立双聘教授职位。其次,他谈到了课程结构的相关调整。一是尝试搭建 “技能丛”(skill set)课程;二是开发跨学科课程;三是增加伦理、传播法规课程的学时;四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长王晓红教授,则对在当前新文科背景下,中国传媒大学是如何以“新实践来驱动新模式”,进行了细致地读解。
为了回答两个核心问题——“怎么去理解新文科?怎么去做有传媒大学学科特色的新文科”,她给出了三个逻辑递进的解决思路。首先,要认识新文科,明确新方位。王教授总结新文科的方法论,是“基于中国实践,创造中国理论,学科交叉融合,产教融合创新”;新文科的实践观,是“百花齐放,多元发展,各具特色,各显所长”,而新文科的生态学,是“开放、共享、融合、联动”。
她还结合在学校教务处的经历,认为大学精神本质是“育人”,重要的是厘清核心课程地图,给学生以自由选择课程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和追问思辨的能力。其次,是要立足新需求,聚焦新实践。新实践之“新”,在于实践内涵从“实践培能”到“实践育人”的新拓展;在于实践基座从“课程实践”到“科教产教协同”的新锚定;在于实践目的从“验证导向”到“问题导向”的新定向。最后,是要深化新实践,发展新模式。总之,从小处着手,培养学生直接服务社会与国家的能力,实现“创造、创新和立德树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等教育的使命。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涛教授,则立足于学院的新闻采写教学团队,分享了自己对全媒体时代一流课程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面对着媒体融合大趋势和迈向全媒体传播时代的“外因”,和卓越-拔尖计2.0和新文科建设宣言的“内因”,在聚焦传统媒体和兼顾新兴媒体的基础上,团队的教学内容主动求变,打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最终在课堂教学、课程创新和团队建设三个层面有所收获。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巢乃鹏教授,则围绕着本院的“网络与新媒体”一流本科专业的相应建设,进行了深度思考。他介绍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基本情况,指出该专业的三条建设之路:一是要融合外部资源,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名师和品牌教学团队建设为特色;二是要以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为推动力,带动人才培养创新;三是要以毕业设计为龙头,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基础,创新实践实战型教学模式。该专业培养的四大板块,则分别是人文/理论、数据思维与数据分析能力、内容/产品和运营/营销,其中有关数据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
对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一流专业建设,他秉持“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发展”的新文科核心理念,赞同以“新、融、通、特”作为新文科形态构建特征。结合到所处的专业和城市,他提出了“体用结合,立足深圳,凸显特色”的发展思路,最后还特别回应了对专业型硕士毕业要求标准的提问。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田秋生教授,首先对各位嘉宾的分享表示感谢,并指出如今共同面临的问题,是人才培养体系的老化,课程、教材、尤其是有技术背景的师资队伍结构性的缺失。接着,他从微观的操作化层面,分享了本学院在“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和“竞赛育人”方面取得的成绩。
这其中,“文化育人”的典型案例是“与您相约”师生沙龙;“实践育人”则融国情教育于专业实践中,一是“新闻扶贫暑期实践”,二是“传中华情,诵天下歌”的《珠江诗会》,三是演绎扶贫干部事迹的《高山上的银杏》广播剧;而“竞赛育人”的理念确立之后,学院已建立相应的指导机制,将“挑战杯”和“大广赛”等其纳入到常规教学体系中,成果丰硕。
研讨会上,七位深耕于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了在融媒体时代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和具体的做法,为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