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一行进入中山市三乡镇塘敢村,开启自湾区传播研究工作站挂牌后的第一次田野调查。此次调研由课程主讲人、国内民族志传播研究的重要开创者郭建斌教授和学院科研办吴俐伶老师带领,成员包括硕士研究生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创新班本科生。他们将入住塘敢村三天,将传播研究方法的课堂延伸至田野现场。这既是湾区传播研究工作站挂牌后的首次调研,也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班研究方法课第一次走出课堂。“广大新传”编辑部今日起将推出三期田野纪实,以飨读者。

田野初涉
4月25日下午15:00,郭建斌老师和吴俐伶老师带领同学们到达塘敢村委会议室,开展关于本次调研规划的座谈会。塘敢村第一书记冯俊伟对广州大学师生本次来塘敢调研表示支持,并简要介绍塘敢村特色。郭建斌老师讲述了本次调研的目标和规划。随后,村委会干部引导调研组师生巡村环游,初步熟悉塘敢村。

座谈会现场

郭老师与冯书记交谈

冯俊伟书记讲话表示支持调研

郭老师讲述调研规划

同学们正在听讲

同学们正在听取情况介绍

郭老师与冯书记交流塘敢村情况

硕士研究生郭浚森同学向黄绮丽委员了解塘敢村历史
田野纪实
出发前,细雨蒙蒙。参与本次调研的创新班学生第一次进入田野,他们跃跃欲试,充满热情与好奇心。巡村环游途中,同学们拍摄塘敢村沿途所见所闻,并与彼此合影。

梁芷琦同学拍摄的塘敢村介绍图

陈瑛琪同学在村委会电瓶车上与创新班同学合影

环村沿途经过番茄草莓采摘园

下午出发前,师生们冒雨等待团队集合
第一站,村委会与师生团队来到黄氏家祠参观。这座旧家祠院落中长满名为“白花菜”的绿植,内部仍存有不少富有历史气息的石雕,家祠最中间供奉一尊神像。

黄氏家祠

师生进入黄氏家祠,听黄华略委员讲家祠的历史

家祠内富有历史气息的建筑雕饰

家祠内部长满荒草

遗弃在家祠角落的清代神像

塘敢村绿树茵茵
第二站,村委会干部带师生团队来到三王庙,庙内供奉“三王”,但关于“三王”的身份,众说纷纭。村民们日常生活中会来此祈福。

三王庙牌匾

师生走入三王庙参观

三王庙里的祈福纸与长寿香

三王庙一旁的小庙,人们在这里处理旧神像
第三站,众人来到塘敢十二勇士公园。80年前,珠江纵队第一支队铁流队12人在三乡塘敢村顽强抵抗叛徒,广大群众钦佩他们不屈不挠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将他们称颂为“塘敢十二勇士”。为纪念塘敢十二勇士,弘扬“塘敢十二勇士”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塘敢村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依托村内古榕树等生态资源,将“红色党建”与“生态塘敢”建设相融合,建设了“塘敢十二勇士”主题公园。

塘敢十二勇士公园地标

公园里的展示板,介绍塘敢村在“百千万工程”中取得的发展

师生在听黄建明、黄华略两位委员介绍塘敢田地的历史

众人参观塘敢十二勇士曾宿营的双层楼房遗址

郭老师仔细参观遗址

郭老师与黄建明委员交流十二勇士的故事

同学们在做观察,听讲记录

李荣毅同学在做记录

街角探头的村中土狗

参观完遗址,师生讨论遗址的历史

郭老师观察地面的刻字石砖

镌刻“黄□亭□”的砖块,原属某块断裂的石碑
第四站,黄氏大宗祠,同时也是塘敢村的老人活动中心,以及周边的马南宝公祠。村委会两位黄委员向广大师生介绍了黄氏家族的历史,以及塘敢村的特色糕点——茶果。

师生参观黄氏大宗祠

黄氏大宗祠旁的马南宝公祠

黄氏大宗祠上富有岁月气息的雕塑

郭老师和郭浚森同学在调研黄氏大宗祠祭祀位

郭老师仔细阅读宗祠牌位内容

郭老师与冯书记、黄建明委员交流黄氏家族历史

创新班同学在研究80年代的电视

众人走出黄氏大宗祠

师生听黄建明委员介绍马南宝公祠

郭老师抚摸马南宝公祠前石狮子口中的球

莫语桐同学和梁芷琦同学抚摸另一只石狮子
第五站,一幢两层高的破败欧式小洋房。这户人家早已定居国外。三乡镇许多居民都迁居国外,大部分去了巴拿马、哥斯达黎加、东南亚等地区。虽居住在国外,但他们每年都会回到家乡,拜山祭祖。

破旧的欧式小洋房

郭老师与宋雯文同学在听黄建明委员讲洋房历史

众人在认真听讲记录
第六站,南阳古庙。庙中供奉南阳诸葛亮,村民日常生活中也会来此祈福。

位于村落入口的南阳古庙

庙内供奉诸葛亮,周围挂了许多祈福纸

师生参观南阳古庙
田野笔记片段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2级1班梁芷琦:我们本次调研的田野是塘敢村,位于中山市三乡镇东部,辖下有三个自然村:里塘、外塘和萧家村。我们乘高铁从广州南出发,经过 1 个小时,到达珠海北,后转乘网约车,约半个小时到达客栈“爱琴客栈”。爱琴客栈位于 S268 省道边上,同时也是塘敢村的入村口,是交通最为便利的落脚处。客栈旁边便是塘敢市场,对面则是去年才建起的塘敢乡村振兴美食街“塘人街”。黄姓和马姓是这里的主要姓氏,此外是萧姓,最后是陈姓、杨姓等。其中里塘以黄姓居多;外塘则是以马姓为主;萧家村,毋庸置疑,便是萧家人的地盘。此外,塘敢村除了是广州大学湾区传播的田野点外,还与研学机构和民宿开展合作。对塘敢村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在 4 位村委会干部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分乘两辆观光车沿着里塘大街首次步入了塘敢村。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2级1班陈瑛琪:到达客栈办理入住后,与老师同行共12人于楼下集合,步行至服务中心。我们与塘敢村干部同志碰面,并开会使双方信息互通。为使我们对塘敢村有初步的了解,黄主任(黄绮丽)他们开着电瓶车带领我们游览了里塘敢村(主要为黄氏居住地),并为我们讲解途径地(塘人街、美丽庭院示范街、黄氏家祠、QQ农场、三王庙、十二勇士主题公园、十二勇士壮烈牺牲地、黄泽亭捐赠的石板路、黄氏大宗祠以及马南宝公祠),坐着电瓶车真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广播电视学专业23级2班李荣毅:今天走在塘敢村里,最让我感触的是那些新旧交织的痕迹。老祠堂的墙上还留着几十年前的要素,颜色已经褪得差不多了,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模样。村民们说,这里许多建筑遗迹在六七十年代是生产队的宿舍、卫生室等。另外一点,我们还发现塘敢村的变化真的很大。以前村里人靠种地为生,现在年轻人都往城里跑,不少人家还有亲戚在国外。不过村子也在进步。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不少老房子翻新了,老传统可能会慢慢消失,但新的故事也在不断发生。这些老建筑、老习俗,还有老人记忆里的红色岁月,都是塘敢村独有的印记,值得被记住。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2级1班莫语桐:在离宗祠的不远处,遇到了一位一直面目慈善的老婆婆,当向她走近时,她向我微笑点头,86岁的她就住在与宗祠相隔一栋房子的地方,她介绍说很感谢我们来到这里参观,她也是马姓,马南宝公祠就是她供奉的祠堂。此外,婆婆还分享了她以前的学生生活,婆婆小时候在沙涌中学读书,作为一位女姓,能上学读书已是不易。婆婆笑着说:以前读书很不容易,不过能读就不错,读一年胜过人家读两年。
总结一个下午的参观,发现塘敢村作为一个行政村,内部分为以黄姓为代表的里塘村、以马姓为代表的外塘村与肖家村,各个村之间虽然表面上是一体的,但私底下还是会有地域划分、姓氏阻隔之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