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动员分享会在文新楼424举行,学院2018级辅导员谭丰云老师出席并主持了本次会议。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考研动态与备考经验,本次会议邀请到7位成功“上岸”的新传学子,分享保研、国内外考研的经历。

项晗:读研还是工作?选择很重要(保送暨南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硕士)
成功保送暨南大学的项晗,在校期间专业排名连续四年第一,曾在中国青年报社、爱奇艺、字节跳动等企业实习。但对于读研还是工作,项晗也曾摇摆不定,经过大量实践和交流访学后,她觉得“未来工作的机会很多,但读书比较少”,最终选择了读研。在准备保研的过程中,项晗并不限定自己的道路,而是工作、保研两手抓,在3、4月份投递暑期实习时,同步准备保研资料。
在会议中,项晗还主要介绍了保研的政策与流程,建议同学们及时了解本校保研政策,同时也要注意保研的重要时间节点,准备好文书材料。

林茵欣:“行动之前,给自己时间认真想想”(华南师范大学)
“考研对我来说是一场持久战,不仅是时间上的持久,也是对心态上一种持久的考验”,为了坚定地度过考研备考这段长久的时间,林茵欣首先向大家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要考研?”、“你了解自己吗?适合考研吗?”,随后以自身为例分析考研目的和学习状态。对于院校及专业的选择,她建议从自身的兴趣与未来发展计划,院校的专业实力、报录比与发展前景几个层面去分析。在去年的8月份,林茵欣才开始正式备考,虽然起步时间偏晚,但她依然放松心态,利用好自己的空闲时间,“耳朵听起来、单词背起来、零碎知识点背起来”,成功上岸。

陈嘉敏:“坚持下来,就成功了一大半”(中央民族大学)
陈嘉敏则是从择校与备考两方面分享她的经验。择校方面,陈嘉敏表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确定考北京地区后,陈嘉敏将心仪的院校划分成三档,分别是985、211以及双非,如果自己备考得比较好,就可以冲刺第一档目标,如果复习较差的话则将调至第三档,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备考时,她将考研内容分为基础理论、新闻史广告公关与实务三个板块,梳理教材框架,做好笔记。面对市面上众多的新传考研相关公众号,她建议关注适量公众号,避免陷入信息焦虑。
冉昀艳:谨防考研路上的雷区(广州大学新闻学学硕)
冉昀艳主要分享了报考广大的优势与考研路上的雷区。报考广大的优势在于,“在上课的地方初试”,初试像是在考期末考试;“复试都是熟脸”,熟悉的任课老师来面试,心态上比较放松。不过,随着广大的考研题目难度逐年上涨,报考人数激增,冉昀艳认为上岸广大也并不轻松。
考研路上,冉昀艳曾走过一些弯路,信息冗余带来的无效学习,让她曾感到焦虑。在一番挣扎和探索后,她通过规划每月计划,运用“forest”“小日常”等app成功击退了考研路上的“拦路虎”。同时,冉昀艳强调阅读一本经典著作非常重要,她在复试的英语问答环节便碰上了这个问题。

李佩玉:“以沉制浮,以静制躁”(广州大学广播电视专硕)
在分享中,李佩玉重点分享了自己的考研方法。“考研最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默默耕耘,因为这就是一件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事情。”她建议,可以根据报考院校进行针对性地复习,梳理参考书的框架,按照框架背诵知识点,做题输出。复习的过程中,专业课背诵是一个重要且枯燥的过程。面对大量的复习材料,李佩玉也曾崩溃过,但最终以“以沉制浮,以静制躁”的心态面对,耐住寂寞。除了专业课背诵,论文背诵、积累热点知识是拉开与他人距离的关键点,在众多公众号中,李佩玉经常看“广电独家”和“广电时评”,了解热点。
江梓毅:适合自己的最重要(香港浸会大学)
跨考到香港浸会大学管理专业的江梓毅向我们分享了他的报考经历。从报机构到考雅思,江梓毅一步一个脚印,合理规划时间成功上岸。对于考雅思是否选择机考,他分析到,机考不用写字,对字迹不佳的同学比较友好,同时能高效管理好考试时间。
李子楚: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墨尔本大学)
李子楚在择校上,考虑自身未来就业方向与上课方式,选择了墨尔本大学进行深造。但其实,她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好了留学的道路,在初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她希望从事公关行业,认为自己如果跨专业考研在国内不太有利,最终敲定了墨尔本大学作为考研目标。从大一开始规划,大二开始备考,李子楚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她认为,“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需要自己去挖掘与发现。”

至此,本次考研分享会顺利结束。从保研到考研,从国内到国外,师兄师姐们从多个维度切入,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们的经验。与会的同学表示,师兄师姐们的分享干货满满,对考研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收获了很多备考信息与学习方法。
最后,再次恭喜所有上岸的师兄师姐!“星光不负赶路人”,祝所有想要考研的同学都能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
文字记者 王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