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联合组织开展的第六届中华经典诵读港澳展演交流活动顺利举行。活动设广州大学主会场与香港分会场。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那佳、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等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部领导受邀出席。

我院参与承办了此次中华经典诵读港澳展演活动,创建了课程思政的“新”课堂。师生在参与、观摩展演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文化认同,彰显了以美育人、以文铸魂的课程思政价值。
一、主题鲜明:经典与时代同行
“经典是被‘嵌入’,蕴含了一个国家对某种文化理想的集体追求。”经典随着时代的革新与发展被赋予新的意义与价值。经典诵读,应融入时代发展主题,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散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辉。
由香港油麻地街坊会学校带来的《多元文化耀中华》、澳门教业中学带来的《来自澳门的表白》等港澳地区节目,深入根植我国“一国两制”的国家和平统一基本国策。通过经典诵读展演,新时代港澳青少年学习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传承历史精神,承载建设大湾区的时代重任,推动港澳大湾区建设谱写“一国两制”的新篇章。广州大学的《岭南》、深圳大学的《面朝世界,读懂深圳的时间简史》、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海航少年》、暨南大学的《寄情时代》等作品,也深刻结合了“一带一路”“深圳特别行政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强军梦”等重要国家发展战略政策,依托地缘文化让经典融入时代,通过诵读讲好中国故事。

▲活动现场
二、内涵丰富:经典发扬民族精神
经典是历史文化的积淀,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参与展演的单位,选取了不少我国经典的诗文进行诵读,如《关雎》《江城子·密州出猎》《沁园春·雪》《自勉·不患不能柔》等。香港东华三院的作品《瑶族舞曲》,结合多媒体艺术表演的形式,将少数民族瑶族的音乐、诗歌文化呈现给师生,在婉转悠长的传统音诗文化中弘扬了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来自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舞台剧作品《长征》,以诵读+舞台剧/情景剧等多种方式致敬革命烈士。“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小小“红军战士”的声音铿锵有力,在诵读中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此外,节目也通过不同形式致敬冼星海、方志敏、麦贤德、夏明翰等革命烈士,让红色文化与民族精神直抵人心。

▲舞台剧作品《长征》
三、媒介融合:多元艺术交相辉映
在媒体深度融合时代,经典诵读也充分运用了媒介融合的技术,让诗、乐、舞、诵、唱等多元艺术在舞台上交相辉映。
广州大学的音●诗●舞作品《传承●筑梦》,融合了传统诗歌、流行音乐、说唱音乐等文化形式,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元文化交融与文化认同。澳门培正中学、广东仲元中学带来的作品《英雄》,结合了诵读+舞台剧的形式,歌颂与致敬时代英雄,传承英雄精神,筑造信仰根基。广州大学的作品《声入人心》,选取中华经典故事进行编排,将有声语言融入动漫配音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也体现了大学校园课程思政教育的当代性与创新性。

▲音●诗●舞作品《传承●筑梦》
四、沉浸传播:经典诵读声入人心
新时代的青年,不仅要做经典文化的传承者,更要做经典文化的传播者。此次活动将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节目内容与多元文化交融的节目形式相融合,在广州大学演艺中心主会场与香港分会场以线下演绎、线上连线的方式同时举行。线上与线下的联动传播,让经典文化深入人心,深化了内地与港澳青少年语言文化交流,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活动现场
在现场师生体验沉浸式文化传播的同时,此次展演还通过广州广播电视台的花城+官媒直播,让更多社会人士领略到经典诵读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思想美。
传诵中华经典,传播中国声音。与经典同行,我们一直在路上!
文 字 康 莹\图片来源 广州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