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7日,第十一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暨第八届政治与传播研究生论坛、“政治传播、数字交往与全球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广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联合主办,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传播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齐聚广州,围绕“政治传播、数字交往与全球文明”这一主题展开研讨。论坛为期一天,上午举行了论坛的开幕式和主题演讲,下午举行了分论坛与闭幕式。
开幕式由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邹军教授主持。
广州大学副校长张其学教授首先为开幕式致辞。张其学副校长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广州大学的基本情况,对参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参与本次论坛以及支持广州大学和新传学院发展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广州大学副校长张其学教授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教授发表了视频致辞。他指出政治传播的重要性,认为中国学者需关注中国社会发展,聚焦数字交往下的政治传播新趋势,并期待本次会议为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和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教授视频致辞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田秋生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当下正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节点,会议紧扣时代脉搏、回应社会需求、关注数字传播,非常有意义。他介绍了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学术定位,对长期以来支持、关心学院建设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田秋生教授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何晶教授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的历程,感谢各位学界同仁给予的支持。她指出,本次论坛旨在搭建平台,凝心聚力,以促进政治传播研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不断深入,并立足本土、面向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何晶教授致辞
最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袁光锋教授代表第十二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承办方发言。他表达了对本届论坛的良好祝愿,欢迎大家明年在南京再相聚,并承诺将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
▲第十二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主办方代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袁光锋教授致辞
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进入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本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漆亚林教授主持,胡正荣教授、荆学民教授、陈昌凤教授、吴飞教授、王润泽教授、张毓强教授和田秋生教授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
▲漆亚林教授主持主题演讲
胡正荣教授首先作了题为《AI赋能新闻传播:新质生产力和新生产关系》的报告。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其构建的新生态对新闻传播具有推动作用。他阐释了作为新质生产力的AI出现后,构建新的生产关系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性,提出需关注生产关系的重构。
▲胡正荣教授作题为《AI赋能新闻传播:新质生产力和新生产关系》的演讲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教授作了题为《内控敛缩与外溢引领:政治传播视野中意识形态与文化对于国家发展的张力》的报告。他从马克思的文化观和意识形态观展开论述,强调要重视文化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在重视“内部”意识形态的同时关注文化因素以适应当今时代对外交流的需求,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和人类精神文明共享。
▲荆学民教授作题为《内控敛缩与外溢引领:政治传播视野中意识形态与文化对于国家发展的张力》的主题报告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昌凤教授分享的题目为《数字时代的交往:传播伦理的公共化》。她从纽约时报的一则社会热点报道引入,指出在智能体涌现的时代人机关系的本质。她表示,我们应肯定人机交互为特定人群提供情感陪伴的积极影响,也应该重视其对真实人际关系的削弱和限制。
▲陈昌凤教授作题为《数字时代的交往:传播伦理的公共化》的主题报告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吴飞教授作了题为《论共鸣:数字共通的核心密码》的主题报告。他认为交流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但交流的共识难以达成。他在报告中强调两点:一是共显是存在者存在的本质,二是数字共通中的复数的共鸣关系。他表示,虚假共鸣不能形成共识。
▲吴飞教授作题为《论共鸣:数字共通的核心密码》的主题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王润泽教授作了题为《新闻真实的实践内涵和理论延续》的主题报告。她从数字沟通、数字交流的信息化时代入手,探讨新闻传播学如何在此背景下被赋予新的内涵。她强调在新媒体环境下如果不夯实学科支柱,将面临学科解构的风险。
▲王润泽教授作题为《新闻真实的实践内涵和理论延续》的主题报告
中国传媒大学张毓强教授作了题为《国际传播的现代性反思》的分享。他对当下国际传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对数字化促进的新一轮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传播研究和实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张毓强教授作题为《国际传播的现代性反思》的主题报告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田秋生教授作了题为《灰色面目,港报港办:党领导的城市办报的“香港模式”》的分享,讲述了《华商报》的缘起、办报实践与办报模式及其历史渊源,并对这一办报模式进行了总结和阐释。
▲田秋生教授作题为《灰色面目,港报港办:党领导的城市办报的“香港模式”》的主题报告
主题演讲结束后,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杰教授发表了评议意见。他表示,7位专家的报告基于经典理论、人文关怀或实际问题等开展论述,坚持守正创新,从学理上丰富了当前的理论探讨,对开阔视野和推动相关研究有重要启发。
▲张杰教授对主题报告进行总结、发表评论意见
在下午的学术分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就“国际政治传播与全球文明”“政治传播与中国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建构与传播”“政治传播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数字交往与政治参与” 等议题展开专题研讨。郭建斌、孙墨笛、袁光锋、杜智涛、张爱军等学者先后在各学术分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本次论坛还设有5个研究生分论坛,与会的研究生同学就“国际政治传播与全球文明”“中国政治传播的历史与文化”“智能技术与政治传播”“政治传播与国家治理”“数字交往与政治参与”等议题展开了探讨。
▲分论坛现场照片
下午5点25分,论坛举行了闭幕式和获奖研究生论文颁奖仪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杜智涛教授主持了这一环节。他依次宣读了研究生优秀论文获奖名单,陈昌凤教授、邹军教授、何晶教授、张爱军教授、张灵敏副教授、徐来老师、徐帅老师等专家为获奖的研究生同学颁发了获奖证书。
杜智涛教授还对本届论坛进行了简单总结,认为本届论坛呈现出三个特点:质量高、视角丰富多元和跨学科特色。最后,他对参加论坛的新老朋友和承办方表示感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杜智涛教授主持闭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