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人民日报】《高山上的银杏》开播,致敬一线扶贫干部

【发布日期:2020-07-17】  作者:     点击数: 

6月29日22:30,8集微广播剧《高山上的银杏》正式开播。这部剧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策划,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生活广播联合制作。

斜塝村路旁的银杏树

《高山上的银杏》以广州发展集团派驻清远的优秀扶贫干部林高扬带领斜塝村脱贫致富的真实事迹为原型,以林高扬驻村三年写下的95万字“扶贫日记”为创作蓝本,讲述了脱贫攻坚战中的驻村扶贫干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用真诚、智慧化解村里的一系列冲突,带领贫困山村的党员群众从产业脱贫到思想脱贫,最终实现强村富民的故事。

微广播剧《高山上的银杏》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生活广播首播当晚,就收获了19.3万人的收听,相关新闻在学习强国和《广州日报》均有刊发。现在学习强国以及广州日报移动客户端、喜马拉雅、触电新闻都可以点击收听该剧。

“扶贫日记”进课堂,大学师生触电微广播剧

系列微广播剧《高山上的银杏》创作班底全部来自于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生校友。在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他们凭借出色的基本功和创新的形式,将一部洋洋洒洒的95万字“扶贫日记”演绎成了如今绘声绘色的“听觉戏剧”。

 

剧中人物原型林高扬,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职纪检干部

疫情期间,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许莹冰老师给播音与主持艺术系的同学们开设了一门“有声读物演播与配音”课程,她希望在这门课上,同学们不但学习专业知识,还要保持对社会的关注,要通过与现实的对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许老师组织同学们在家录制、合成了以“致敬抗疫”为主题的诗歌“云朗诵”。疫情期间的“云朗诵”活动在广州各大媒体助推下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广州市协作办的高度关注,他们希望学院师生能协助他们将扶贫干部林高扬的先进事迹用一种不一样的方式呈现出来。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学院书记李雁和院长田秋生欣然接受了这项工作,决定集中全院力量为林高扬的扶贫事迹做好宣传。

播音系教师首先尝试以朗读日记的方式呈现,但最终效果不尽人意,系主任苏凡博老师和院领导都觉得“朗诵日记”形式较为单调,既没能充分表达日记细节所蕴含的情感精神,也不能充分体现学院师生的专业水平。在学院相关老师的多次商议后,决定由许莹冰老师担任导演和监制,以微广播剧这种创新形式对林高扬的故事进行二次演绎,以适应新媒体受众碎片化的需求。

多方协助,合力打造文艺精品

广播剧是一种纯听觉元素的艺术作品,包含声音、音乐、音效等重要元素,其优势在于能赋予人们极大的想象空间。一部成功的广播剧是由创作者与听众共同生产出来的。对此,学院联系到有着丰富编剧经验的广州大学工会干部李云宁老师和他太太郑欢,经过反复推敲,最终确定了浓缩扶贫日记精华的八集广播剧剧本。同时,广州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的王怀坚教授也将曾在清远采风时创作的一系列扶贫主题歌曲拿给《高山上的银杏》使用,其中,《山菊花开》、《和你说说话》与此部微广播剧主题契合,旋律优美,为该剧增色不少。

当然,最重要的环节还是演员的选择和剧情的演绎,而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胆地将此项“选角”工作和一直努力打造的“课程思政”相结合,具体说来就是,许莹冰老师将剧本放到课堂上,在对学生进行扶贫先进事迹的讲述和剧本解读之后,由学生进行演播,许老师展开点评和辅导,并初选演员;接着是线上研读剧本,剖析角色特点,线下集体排练,推敲表达细节。林高扬也来到排练现场,作为主人公原型,他的到来以及讲述的扶贫感想,都鼓舞着学院师生,帮助师生们更好地理解扶贫的意义,对扶贫事迹宣讲与广播剧演绎的融合与转换,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专业、高效的创作团队同时带动了诸多已经毕业的广大播音系同学,这些现任的广东广播电视台主播们纷纷加入,增强了广播剧演播的水平,如林高扬的饰演者徐浩、陈锐的饰演者邓硕,以及旁白和王火清的饰演者刘雨希等。此外,协作办原纪委副书记王乐性在听说要录制《高山上的银杏》后,积极支持并饰演广播剧中的书记角色,王书记之前一直从事扶贫工作,对林高扬的整个故事很熟悉,加之他曾有过在部队担任播音员的经历,此次扮演,不仅圆了自己的演员梦,也让微广播剧《高山上的银杏》更加充实、多样。受到感染和带动的,还有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原司长姚喜双教授,姚喜双教授首先充分肯定了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此次工作的成果意义,并承担了广播剧的版头录制,为该剧提升了不少档次。

后期合成是广播剧制作的点睛之笔,恰当的背景音效和烘托气氛的音乐对于广播剧来讲尤为重要。但时值疫情,学校录制存在诸多不便,为了实现录制效果,广东电台南方生活广播主动与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合作,将电台第二大的录音棚租给学院使用,同时,还安排在广播剧的录音和剪辑合成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经验的电台老师协助录制,合力促成了《高山上的银杏》的及时完成,更帮助该广播剧成为脱贫攻坚年的文艺精品。

责任编辑:姜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