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对话嘉宾|刘海龙:《国际新闻界》追求国际化、学术性以及时代前沿

【发布日期:2018-05-21】  作者:     点击数: 

5月20日上午,《国际新闻界》杂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海龙在“新时代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传媒期刊主编论坛暨岭南传媒研究生论文工作坊”中为大家介绍了《国际新闻界》期刊的选稿审稿标准。

AE40

刘海龙主编对传播学等期刊探讨(张娜 摄)

《国际新闻界》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新闻传播学综合性学术月刊,刊载国内外新闻传播学各领域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创性成果。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之一。期刊对来稿实行同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坚持学术质量第一,致力于学术自由与创新的追求,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瞄准国际学科前沿,继续保持国内一流水平,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成为真正的国际性学术期刊。

刘主编提到,《国际新闻界》实际上还是一本综合性的理论研究刊物,选稿标准主要有三点:国际化、回归学术以及追求前沿。

首先,刘主编认为国际化与本土化并不矛盾,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国际新闻界》的目标用是本土原创性的中文理论与西方对话。如何对话?刘主编谈到,这要对西方有所了解,反过来用借鉴的眼光看中国,再用原创的经验归纳去与西方对话,这对于如何发展本土的话语体系有重要意义。《国际新闻界》也在积极地把本土的理论引进西方,也还要用更积极的手段建立一个平台,让世界了解中国。

B2F4

《国际新闻界》杂志主编刘海龙 (汪润时 摄)

接着,刘主编谈及第二个标准,就是要回归学术本位。“我们要不断地反躬自省,传播学究竟为整个社会科学乃至整个国家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在这方面肯定还是有所不足。”刘主编在此也提出了几点不足:容易关注表面现象,容易陷入某些现象的追逐中,导致没有太多实质的东西留下。刘主编认为这些不是一代人能解决的,这可能需要技术的革新、对问题的敏感性、理论化的提高等。

最后,刘主编阐述第三个标准,即追求前沿。提及媒介环境的巨大变化,刘主编说道:“未来变化会更大,这将会对新闻、传播学界,甚至整个社会科学界都会构成很大的挑战,包括人是什么,社会伦理等一些话题。”另外,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又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各个学科都在逐渐进入传播的研究领域,这对一些传统的观念也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所以刘主编强调我们一定要把握前沿,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进行深度的研究,进入到社会的脉络里面。

时间:May 21, 2018 05:4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