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上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蒋晓丽在“网络社会情绪传播”高端论坛上发表了主题为《新闻游戏:后互联网时代的游戏化传播表征》的演讲。
首先,蒋教授直言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将人类社会推向了“后互联网时代”,并指出一个突出的表征便是——“新闻游戏的诞生”。她坦言在这个“后互联网”时代,个体自主性的意识日益萌发,游戏化这一传播的内在特征也逐渐显现,并且这两年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它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游戏化”这一概念是由20世纪埃塞克斯大学的理查德·巴特尔所提出,直到2010年才被广泛运用。蒋教授认为“游戏化”有三个层面的内涵:游戏化元素、非情绪化情境、达成某种目的。简而言之,“游戏化”就是将游戏化元素运用于非游戏的场景之中,从而激发用户参与度、投入度以及忠诚度的思维方式,其实质便是借用游戏化的思维来解决非游戏问题的一种路径。“游戏化”不等于游戏,重点强调由游戏化元素的运用所带来的一种以游戏作为媒介的整体性的类游戏体验。
然后,蒋教授从游戏起源论出发指出传播一开始便是基于游戏基础之上的一种活动,传播本身就包含游戏的内在属性。她介绍了首次将游戏与传播结合的史蒂芬孙的“传播游戏”理论,而“游戏化传播”是将游戏运用于传播实践当中,从而使传播获得游戏的情感体验的一种传播方式。
具体地,蒋教授介绍了游戏化传播的一种类型——“新闻游戏”。她提出“新闻游戏的实质依然还是纪实性”。她认同斯特对于新闻游戏的六种类型的划分:时事、图形、纪录片、拼图、知识素养和社区,阐明新闻游戏主要从符号机制、表意模式、感知取向和意义再造四个层面进行游戏化实践,这将极大程度重塑和影响当代新闻样态,并以网易新闻“逃跑人”新闻游戏、BBC“叙利亚之旅”新闻游戏以及美国优步互动游戏等案例加以剖析。
最后,蒋教授指出,游戏化传播可能会成为未来一个新类型,改变生产新闻的文本,但这种影响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