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对话嘉宾|李春雷:新媒体时代的情绪传播 唤起,阶段与模式

【发布日期:2017-12-18】  作者:     点击数: 

12月16日上午,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春雷教授在“网络社会情绪传播”高端论坛中给我们带来了一次主题为“新媒体时代的情绪传播:唤起,阶段与模式”的演讲。

首先,李教授提出一个问题,情绪传播何以被关注?过去常常认为,利益主体多样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影响着情绪表达,李教授表示不仅是如此,人们对情绪表达本身就有一种诉求。他认为,微信微博舆情事件越来越多,频次越来越高,公众情绪溢散化;微博微信舆情事件中,公众情绪传播愈加强烈,难于管控。他提出,看似毫不相关的几起微博微信舆情事件,舆情事件的发声主体与事件当事人毫无利益关联,而大都进行相同或相近的情绪传播。

接着,李教授阐述了“公共”情绪被唤起的阶段。他认为,在舆情事件所处的社会系统中,除了有强大的认知系统外,一定还有一个强大的情感和情绪系统。他举例了六个舆情事件,而这些事件无一不触及着我们的情绪情感。每个舆情事件都处于结构缺失的情感连带中。从心理学上讲,有两个记忆,一是语义记忆,在过去有较多强调他表示,现在要将场景记忆拿出来思考。场景记忆有三大功能的脑区,使得我们在道德的相关层面产生相关情感。

最后,李教授总结了“提炼与提升:情绪传播的新模式”。他表示,新媒体时代的群体情绪是越喧嚣越孤独,也是网络社会情绪传播的群体身份认同的迷茫,更是现阶段社会运动没有进入成熟期后的新阶段新模式。

在最后的采访中,问及对如今网络中流行的丧文化的看法,李春雷教授表示,首先,他认为这一种文化并不是什么特别的现象,只是在网络社会或者说新媒体时代出现的一种问题而已,是对目前主流文化的一种反动,是站在精英文化对立面进行的一种解读;第二,这一种文化也是对社会转型现实的反映,是青年群体对现实的一种解读,对现实压力的一种排解方式;他的最后一个观点是,他并不同意将网络的商文化定义为网络的次生文化,网络本身并没有那么大的承载力,网络上的总体的文化都是属于商文化的,不能给网络文化扣上什么新奇的帽子,应该从现实当中去考察这种文化现象。

时间:Dec 18, 2017 09:19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