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的果实缀满枝头,收得七月阳光,饮尽绿水青山,藏一份醉人心甜。这便是连州市丰阳镇新立村的黄金奈李。

7月30日,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部校共建暑期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来到了连州市黄金奈李产业基地,在这里亲眼目睹了奈李采摘、包装、销售的全过程。

实践队员到访时,果园的股东之一成年有正忙着包装奈李发往全国各地,“这已经是果园今天接到的第三个单子了”,成年有边说着边向镜头展示着手机截图。作为当地勤劳致富的代表,他坦言多亏政府的大力扶持,才使得现在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实践队员汪欣欣在与成年有交谈中得知,产业基地的奈李口感特别鲜甜,得益于连州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里青山环绕,昼夜温差大,山泉水灌溉和充足的日照共同造就了闻名全国的“黄金奈李”。

实践队员们将田间地头作为第一课堂,拿起摄像机深入果园内部进行采访拍摄。葱葱郁郁的树叶是天然的背景,套袋的黄金奈李摩擦着发出沙沙的响声。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技能特长,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出镜报道。
走进果树仔细观察,原来奈李套袋是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和农药残余,以保证果实的品质。实践队员在成年有的指导下,摘下了一颗奈李辨认成熟度并现场品尝,拳头大小的果实正值最佳尝鲜期,口感丰富,满是汁水。

“其实一开始我们选择的是柑橘类果苗,但走访市场后发现还是奈李更加适合。”成年有解释道,也正是在这一份坚持下才诞生了黄金奈李种植基地。基地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种植黄金奈李面积百余亩,经过四年的培育,现在大部分果树已经进入盛果期 ,今年产量达30000多斤。

坚持的不止是黄金奈李,更是成年有对于踏实做事的初心。他始终坚持逐一检查奈李的套袋情况,严格把关品质,力求将高质量果蔬送到消费者手中。他这份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深深地感染到了实践队员,理解了任何人的致富都绝非偶然,背后蕴藏了日与夜的汗水和努力。
通过这一次近距离与农户对话,实践队员了解到果园产业链的与销售模式,在专业技能和实践认知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对于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指导老师 李鲤
文字记者 王译玄
摄影记者 王译玄
出镜记者 汪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