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亲近清远,联结情缘

【发布日期:2020-07-31】  作者:     点击数: 

一、游红色基地,品产业文化

7月29日,清远新闻扶贫朱岗分队前往丰阳镇,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走访特色产业基地。

朱岗分队一行首先来到丰阳镇梁家村,即连州解放战争“梁家水歼灭战”的所在地,体会红色文化,缅怀革命先烈。“1949年发生的梁家水歼灭战,中国人民解放军牺牲官兵22人”,丰阳古村文化协会会长吴岐青站在红色宣传栏前为我们讲述这段历史。在革命烈士们的事迹中,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当下的和平来之不易,因此应倍加珍惜。

▲吴岐青会长为同学们讲解梁家水歼灭战的历史

随后,师生们在朱岗村扶贫驻村第一书记韩德学和吴会长的带领下来到了丰阳古村。该村始建于南唐末年,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古村落之一,2015年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是古镇、古村落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方之一。当队伍跟随书记们的脚步来到古村的东门楼前时,同学们注意到吴书记讲解的声音在入口处产生了回音,原来古村的四座门楼前都建有由瓦砖堆砌形成的回音壁,这是丰阳古村独有的建筑特色之一。

参观路上同学们随机采访了一名游客罗先生,他认为丰阳古村作为古村落遗迹的保存和修缮工作十分出色,在保留其本来面貌的同时还原了古村落最真实的历史感。

   

▲师生在韩书记和吴会长的带领下参观丰阳古村

下午,韩书记带领师生们来到连州奈李产业基地,采访了果园的主人、朱岗村的致富模范成年有。他热情地邀请师生们品尝刚刚采摘下来的奈李,为大家介绍他独到的种植经验,在他的精心呵护下,一棵果树平均可产出40公斤的奈李。成熟的果实再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的形式扩大销路,果园今年预计收入可达30万元。

 

▲汪欣欣出镜报道连州奈李产业基地

最后同学们来到岭南集团产业扶贫特色项目大夫第民宿,采访了在该民宿工作的朱岗村村民刘国英。在与她的交流中,老师和同学们发现,朱岗村的产业扶贫项目为许多当地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使得村民在兼顾家庭的同时也能增加收入,是村民幸福获得感的重要来源。

二、产业富斜磅,银杏载传承

7月29日,清远队斜磅小队在孔令顺老师的带领下继续前往斜磅村,对产业扶贫情况进行深度的调研考察。

清早到达斜磅村后,在广州发展集团驻斜磅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侯红伟书记的带领下,斜磅小队登上斜磅村党群服务中心楼顶,参观了斜磅村第二大的太阳能发电板群。据侯书记介绍,整个斜磅村有六百多平米的太阳能发电板,该光伏发电产业于今年3月投入使用,预计今后每年可获得8万元(补贴前)的长期稳定收益,帮助斜磅村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的经济收入,筑牢稳固脱贫基础。

▲党群服务中心楼顶的太阳能板

斜磅小队师生与侯书记在党群服务中心楼顶,太阳能发电板下,愉快对谈,远眺斜磅村的好山好水好田,远处山上的风力发电机缓缓转动。

▲侯红伟书记介绍光伏发电产业 

紧接着,侯书记带领斜磅小队去考察了斜磅村最大的光伏发电板群,这里也是村委会的旧址。而出人意料的是,村委会旧址的一楼竟然就是侯书记的家。但这个“家”似乎又过于简陋朴素了:掉皮的墙壁与折叠椅、一张木桌、一张上下铺,黄旧的墙上贴满了工作表格、贫困户基本情况、斜磅村地图……比起崭新先进的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没有空调、没有纱窗,似乎更像是个“贫困户”的家,让人对第一书记的吃苦奉献精神不由得肃然起敬。

▲侯书记在家中接受采访 

下午,斜磅村久旱逢甘霖,采访小队在红雪桃基地与“脱贫先进”苏彩群阿姨再次相遇。雨过天晴后,斜磅小组的同学们拿起剪刀在苏彩群阿姨的指导下为红雪桃树剪枝,“沉浸式”体验了一把红雪桃基地的工作日常和劳作辛苦,并深入了解了红雪桃的种植技术与操作实践。

▲斜磅小队跟随苏彩群阿姨体验剪枝 

哪些枝叶需要修剪,为何要用绳子束住枝叶,施肥的种类、功效与频率如何……苏阿姨向我们娓娓道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苏阿姨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她认为这离不开党组织在各个方面的大力扶持,苏阿姨很感激,她相信天道酬勤,更相信开始挂果的红雪桃林一定会带来更加幸福的生活。

日落前,斜磅小队慕名前去参观了斜磅村的千年银杏。四五人都难以环抱的银杏树旁坐着几位乘凉的老人,他们小时候最爱往这银杏树上爬。村民们头发密了又疏,黑了又白,村子愈发整洁美丽,旅客归去往来,唯有银杏依旧,见证着越来越好的生活。

 

▲千年银杏下,斜磅小队与村民们交谈 

三、扶贫先扶志,智慧联一村

清远分队第二小组在一大清早就抵达了联一村。部分同学在党委副书记方建平、团委书记邹演枚、指导老师刘雪梅的带领下和联一村第一书记刘龙腾共同探望村中的贫困户文玉琼。

 

▲文玉琼的家

文玉琼是今年村里贫困户中两名高考生之一,失去双亲的她一直和奶奶相依为命。 

在今年的高考中,她考了417分(理科),超出本科分数线7分。对于她而言,迈过高考这一关后,当下最重要的事就是高考填报志愿。

在聊天中,文玉琼表达了自己对择校和专业选择的迷茫。三位老师围绕一些热门专业分享了一些专业经验。方建平副书记鼓励文玉琼在未来的大学生活里敢于尝试,通过不断试错找到新的发展方向。邹演枚书记结合自身的学业经历,向文玉琼详细介绍了汉语言专业的课程内容和就业前景。

▲邹演枚书记介绍汉语言专业

刘雪梅老师介绍了传媒类专业的专业情况。她认为除了兴趣,还要结合自身的性格、能力来选择专业。传媒类专业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最后,对于专业的选择,三位老师建议文玉琼从长远职业规划出发,兼顾兴趣和职业规划,做出最优的选择。 

与此同时,第二小组的组员来到了村民杨美莲家。杨美莲是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农村基层的典型。 

在广汽集团的帮扶下,杨美莲在大学毕业前每学年可以获得5000元的助学金,之后她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中学体育老师。有了稳定的收入后,杨美莲在原来的土砖瓦房旁盖了新家。当谈到自己家新盖的房子,杨美莲说以前生活贫苦时,住的老房子总是漏雨,现在盖了新房,父母能睡得更安心、住得更安稳。她高兴地表示,在新房子里能陪伴家人一起和和睦睦地生活,自己心里也踏实了不少,非常有满足感和获得感。据杨美莲描述,她的家庭曾经非常贫穷,但是家人一直支持她认真努力地学习,鼓励她靠知识改变命运。“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女儿上大学。”这是杨美莲的父母对待子女教育、人生发展的态度和决心。

无论是刚考上大学的文玉琼,还是毕业后回到基层的杨美莲,都印证了联一村第一书记刘龙腾那句话: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扶贫不只是扶物质,更需要精神和文化上的帮助。 

文字记者 廖若曦 汪欣欣 杨亚晨 吴宇涛 张扬 欧阳阳 朱珮虢

摄影记者 王译玄 汪欣欣 黄亮聪 吴宇涛 欧阳阳 吴铭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