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学年礼|新闻学院作为学年礼“能力发展性强”学院代表发言

【发布日期:2020-12-04】  作者:     点击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作为学年礼“能力发展性强”学院代表,在此分享新闻学院的一些做法。我发言的主题是凝心聚力,协同育人,培养卓越的新闻传播人才

近年来,新闻与传播学院积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依托专业课程、社会实践、学生竞赛、社会服务,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取得了一定成绩。

作为学校“ 课程思政”示范学院,今年实现了课程思政115门课全覆盖。作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我们持续推进 “新闻扶贫”主题社会实践,学生实践团队先后入选全国、省重点实践队,获得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最美团队”称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称号。作为学校第五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先进单位,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院校友带领学院学生摘得1枚金奖、1枚银奖及1枚铜奖,实现了我校在该大赛中青年红色筑梦赛道金奖零的突破;在2020年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我院学生共获省级奖项89项,其中国赛奖20项,获奖成绩在广东本科高校中名列前茅。作为“文化育人”先进单位,我们打造了以《珠江诗会》为代表的音视频栏目,唱响时代最强音。我院师生倾力打造的扶贫微广播剧《高山上的银杏》荣获广东融媒创新大赛广播剧银奖。

这些成绩的获得与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在此分享三点做法与大家一同探讨。

首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学相长是核心。我们一直致力于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首要问题,理直气壮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辨别和引领新闻传播专业。我们以“课程育人”为引领,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积极打造课程思政“金课”、星课程、星课堂,努力提升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我们围绕“三全育人”,创新教师夜晚值班模式,在五室一站搭建“与您相约”师生沙龙,让思想文化引领走进学生宿舍,助力学生拓展视野、提升能力素养。我们积极打造学生课程实践平台,学生在融媒体中心、播音梦工场、新窗报、TVU大学生频道等平台担当主力,让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只是一句口号。

其次,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目标,实践育人是手段。我们探索新闻传播人才德育新模式,建设“走基层、懂国情、长本领”的新闻传播实践育人项目。近年来,组织师生持续开展了以“新闻扶贫”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有48名专任教师带领近200名学生走进广州市对口帮扶地区(新疆喀什、贵州毕节、黔南,广东清远、梅州等)的贫困县、村,用脚步丈量,用镜头记录,用文字镌写,将扶贫故事以多元的形式展现在公众视野中。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们深入梅州、清远,在全国高校中首家开展电商直播带货主题实践,为农户直播带货,解决贫困户实际问题。15场富有特色的直播带货和新闻直播,累计观看超过30万人次,带货农产品销售额近8万余元。学生的采访报道大量刊发于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平台、新华社客户端、共产党员网、广州日报等多家媒体,总计60余篇,短视频30多条。

学生们亲眼见证乡村逐渐走向富裕,自豪感油然而生,坚定了新闻人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决心。

最后,培养家国情怀的价值取向,文化育人是引领。我们致力于用好声音、好故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校园文化精品培育计划”,举办“经典百书演讲比赛”、“读书分享会”、“语言艺术大赛”等,引导中华优秀文化走近师生,将“经典诵读与人生成长”相结合;我们将新闻课堂搬到广州爱国主义基地、扶贫一线媒体一线,提升视野;我们组成教师团队悉心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各种专业能力比赛,增强信心、找出差距、提升能力。我们开通官方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平台,提供场地设备,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全面提升新闻学子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培养卓越新闻人才。

能力发展性强的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当我院校友刘星被评为2020年广东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时, 当校友黄嘉莉成为广东首批援鄂医疗队随队记者赴武汉报道抗击新冠疫情长达2个月之久,并获评2020年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称号时,当校友伍雅琛直播3个小时内卖货6700万登上学习强国时,当校友刘楠鑫荣获“广东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并登榜福布斯中国2020年度30岁以下精英榜时,这个问题已然有了答案。那就是砥砺前行,不负韶华,在平凡中铸就伟大

立足湾区,面向世界,与时俱进,追求卓越。新闻与传播学院为提升学生能力发展将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