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媒体 > 网络与新媒体作品 > 正文

记“疫”︱高考延期乃人性化之举

【发布日期:2020-04-06】  作者:     点击数: 

 

3月31日上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2020年全国高考时间安排的公告。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

等待多时,许久未明确的高考时间终于尘埃落定,这无疑给学生和家长及时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距离高考的倒计时,重新拨回到了97天。

高考时间起初并不固定,但从1979至2002年,除了1983年以外,高考时间均固定在每年的7月7日-9日。自2003年开始,高考被改在六月进行,至今已延续十七年。

无论是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还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高考基本都是如期举行。当年的确有过调整,但只有少部分省市稍微推迟,先前影响的范围从未有今年之广,涉及到全国1071万名高考生。可见此次延期,并非仓促之举,而是国家从全局出发,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范围内的教学造成的影响,为了保障考生和教师们的生命安全而做出的决定。

关于高考是否延期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支持和反对的声音莫衷一是。在此前的《新闻1+1》中,白岩松在采访中再次提问:高考是否延期?教育部王登峰主任表示:正在征求相关部门各个省市区,包括考生代表和考生家长的意见,近期教育部会做出决定。也就是说,如今高考日期敲定,是基于广泛的民意调查做出的决定,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呼声,背后蕴含的是具有温度的人文关怀。

人的生命安全是始终摆在首位的。虽然目前我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零星散发病例和输入性病例的风险仍未解除,我们还不能放松警惕。由于有1071万人参与考试,人数众多,都集聚在密闭的小面积空间内进行考试,很难保证局部暴发疫情的情况不会出现。虽然可以限制考场内的人员流动,但这不仅增加了考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为考生徒增了许多不必要的压力。既然如此,倒不如借这一个月的“空窗期”,努力做好疫情防护和治疗工作,切实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让考生们能放松心态,揭下口罩,安心考试。

疫情爆发以来,各地相继开展网络教学。但相比于线下授课,网课在某种程度上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质量,学生复习备考的效果容易大打折扣。而这次高考倒计时成功“续费”一个月,为师生弥补网课的缺陷争取到了珍贵的时间,帮助考生减轻心理压力,以更好的状态备考,这无不体现了教育部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教育亦是如此。公平问题也是教育部此次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强调要突出人性化关怀,特别是加强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关爱帮扶。网络教学更加突出了城乡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由于农村网络学习的条件较差,在城市的网课学习效果都已经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农村考生就更不用说了。因此高考延后一个月,不仅能在此期间继续加快解决农村网络教学的难题,而且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学生还能返校备考。学校通过帮助学生跟上教学进程,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复习效果不受影响。从这个层面来看,最大的人性化就是公平化。

不仅在中国,我们的邻国——目前疫情形势还相对严峻的韩国,也同样在当天宣布,原计划于11月19日举行的韩国高考推迟至12月3日举行。此前韩国也因APEC峰会、G20峰会和东南部地区地震而推迟高考时间。

高考延期,牵一发而动全身。高考虽然推迟了,但仍然有许多相关工作需要推进。高考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高考体检、阅卷评分、志愿填报和高校录取等工作不能因为高考延期而乱套,必须要统筹推进,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懈怠。要做到切实保障高考及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地仍然需要尽快制定后续工作的对应措施。

高考是一场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它与无数考生的利益密切相关。虽然有部分家长认为延期毫无意义,还要再“煎熬”一个月,但高考延期是审慎而又明智的举措,是高考决策更人性化的体现,我们应当给予理解和支持。

作者:叶晓天

校稿:晏紫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