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亚平,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内培养的首届电影学博士。曾任文化艺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及《传记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等职。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谈笑风生、颇具学者风范,是丁亚平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整整32年,丁亚平始终保持着对电影电视艺术的热爱,坚持投身于学术领域,为中国电影电视艺术研究作出贡献。
关于影视史学会的初步构想
Q: 作为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影视史学会)主任委员,对于影视史学会未来的发展方向,您个人是否有初步构想?
A: 首先,影视史学会是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的二级分支机构,它的成立代表了高校影视教学和影视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对于影视史学会的成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也是非常重视的。广州大学作为我国南方发展势头良好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等组织机构进行合作,联合在高校、研究机构、媒体从事影视史学研究的学者的力量,最终推动了影视史学会的顺利成立。
而谈到影视史学会的目标和规划,我个人则有四点思考和展望。
一是影视史学会可以、也应当在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和媒体之间搭建一个桥梁、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如此不但能够整合国内外高校的教研力量,更可以为有志于影视史学研究的师生提供呈现和推广个人的学术研究成果的优良机会,这对中国影视学术的发展有很大好处。
二是大力培养研究影视史学的青年人才。对于有历史意识、对该领域感兴趣的青年人才,影视史学会要发挥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让青年人才发出声音、获得更多的关注。吸引青年人才的加入,我认为意义重大。
三是影视史学会的发展要和新的社会文化和社会语境相适应。在数字时代,影视史学研究要找到新的发展维度,学者要提高想象力和洞察力,努力发掘影视史学研究领域的新价值。新的理念、工具和方法都为数字时代的影视史学研究所必需。
四是要以多样化的手段和形式,逐步提高影视史学会的影响力、扩大其影响范围。例如创办丛刊,设立网站和公众号,以及丰富论坛的形式等等,这些都需要大家的共同推动才能完成。我希望影视史学会能够持续地做下去,最后形成它应有的影响力和社会作用。
丁亚平上台接受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聘书。广州大学新传网记者 陈泽 摄
影视史学会促进学科共同体建设和跨界交流
Q: 凭借您多年从事影视史学研究的经验,您认为当前全国各大高校的影视史学研究是否存在局限之处?影视史学会的成立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A: 以往一直有待完成的工作就是成立一个进行影视史学研究的专业机构和组织,发挥其召集人才进行学术交流的作用,以促进学科共同体的建设。如今,影视史学会的成立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次,影视史学会的成立可以促进电影史学和电视史学的跨学科交流。在过去,这两个学科之间比较缺乏对话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另外,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优势,可以有效加强海峡两岸、大陆和港澳甚至海内外的华语影视史学研究的交流,影视史学会的建立也可以促进交流的持续性。国外其实有很多进行中国影视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会综合社会学和人类学知识,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把电影史、电视史的研究作为观察社会的一个视角。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影视史学会助力粤港澳地区影视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Q: 这次年会的举办地是广州,各个分论坛的演讲也多从粤港澳地区的影视作品出发进行探讨。您能否谈谈立足粤港澳地区进行影视史学研究的独特意义?
A: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思考。
从研究对象上来讲,粤港澳地区的影视作品非常值得发掘,值得学人从历史的维度系统化地展开研究。粤港澳地区的影视作品,不管是早期的、还是当下的,都极具文化传承的特点和作用,也是中国影视进行创新实践的大本营。
从研究主体上来讲,影视史学的研究过去多在我国的华东地区开展,华东地区的研究力量和成果也比较丰富,但是针对粤港澳地区的影视作品的研究不够充分、有待加强。因此,选择广州作为影视史学会的发起和组织之地,我觉得对推动粤港澳地区的影视史学研究特别有意义。
更重要的是,华南地区学人的思想特别活跃,视野非常开阔,对外交流也比较频繁,这让中国影视的创新发展值得期待。
丁亚平在接受广州大学新传网采访。广州大学新传网记者 陈泽 摄
大师往往是从年轻一代产生的
Q: 十多年前,您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给同学们上了一学期的电影课。您认为青少年学习影视理论、进行影视赏析重要吗?
A:去年我参与编写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教材内容涉及到了媒介素养。我在学界也有组织和推动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朋友。可见中小学的影视教育受到了很大重视。
就我个人的体会和感触来讲,我认为当代影视艺术在全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高。事实上这一点很多人都能关注到,因为现在乐意接触视觉图像的人越来越多了。影视对尚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孩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相关的影视赏析课程的设置对于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审美能力和文化认知程度的提升非常有意义,他们可以通过影视教育掌握一些基本的影视知识,了解人生、社会、历史和文化。
而中小学要开展影视教育,找到好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不能只依赖教科书。一般的影视鉴赏课程还不足够,要提高课程的可操作性,引导孩子们动手实践。大师往往是从年轻一代产生的,他们也许会给我们更多的期待。
学术研究需要专注和热忱
Q: 您怎么看待学术界存在的一些浮躁的现象?
A: 每一个学术领域都会存在浮躁的现象。当下社会环境和语境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会引发更多的浮躁。各种因素都会对学者专注于学术研究带来不少挑战,但并不意味着这些挑战不能被克服。这不是绝对的。
如果能够持之以恒,专注地进行相应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学者将必有所成。敢于应对挑战的人,必然为自己带来惊喜。我们做学术的,不能浮于表面,也不能今天做东、明天做西。
我以前特别喜欢学习理论,后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电影学家李少白先生。从事影视史学研究这么多年,我一直抱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因为研究历史能让我沉下心来。
而且,研究历史能让我们重新认识人生和社会,甚至能够改变我们做事的方式。其实研究历史并不一定是为了成为学者。研究历史,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人生规划来说都特别有意义。
丁亚平在接受广州大学新传网采访。广州大学新传网记者 陈诗晴 摄
Q: 您对有志于影视行业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吗?
A: 有些同学愿意把兴趣发展为专业深造的对象,纳入自己的人生规划并以此实现个人价值,有志者事竟成,这当然是值得鼓励和期待的。
有志于影视行业的同学,无论将来选择行业实践还是学术研究,接受学术文化的浸染是必由之路。学习理论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学术思维、学习和实践的态度以及方式,不仅对做学术研究有好处,对个人的就业实践也大有裨益。因为这个过程能够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如果有同学愿意做学术研究工作,我当然十分乐见。因为年轻学者的涌现对学科建设和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有重大意义。年轻学者精力旺盛,创造力和想象力突出。而且,年轻学者应当、也恰恰拥有很好的机会和条件去沉下心来学习、思考、整理和写作。
在学术研究领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专注和热忱。但做得到的人不仅能够成就自我,更能为学界做出突出的贡献。
文字记者: 何夏怡
文字编辑: 廖海燕
摄影记者: 陈泽 陈诗晴
摄影编辑: 莫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