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媒体 > 网络与新媒体作品 > 正文

记“疫”︱“华商太难了”?别让“公号体”文章侵蚀真相

【发布日期:2020-04-06】  作者:     点击数: 

 

摘要:多管齐下治理网络谣言,是净化网络环境漫漫长路中的“跬步”,是“至千里”的关键一步。

正文:

近日,诸如《疫情之下的俄罗斯:店铺关门歇业,华人有家难回,在俄华商太难了!!》、《疫情之下的土耳其:店铺关门歇业,华人有家难回,土耳其华商太难了!!》等“公号体”文章呈现病毒式传播,在公众号平台频繁刷屏。初看标题触目惊心,再一看内容大抵都是:疫情时期,居住在外国的华人生存艰难,举步维艰。

“华商太难了”,从喀麦隆“难”到俄罗斯,一篇文章稍加修改便可供稿全球。如出一辙的“公号体”文中,故事成了模板,写作成了复制粘贴,它们排列组成了“世界失控”、“华商太难了”等具有误导性、煽动性的信息矩阵,夸大疫情,制造焦虑,无形中推动华人、华商恐慌加剧,扎堆回国。这些文章已经失去了传达信息的意义,说重一点,它侵蚀了真相。

 

上述“公号体”文章混淆信息,置人们于混乱之中,对社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追溯此类文章的产生,有记者发现“华商太难了”系列文章的出现并非偶然,其背后推手为一对名为郭红和薛育明的夫妇,他们利用三个公司主体名下的五十个公众号造谣国外疫情。策划人薛育明曾表示:他在二月下旬看到类似文章后,萌生了借助“疫情”批量造谣来引流的想法。试问,为骗流量、博眼球、谋私利就炮制“世界失控”的图文信息,进行“通稿式造谣”,失控的难道不是想发“疫情财”的文化黑产业?

此类文化黑产业通过“公号体”文章造谣获取利益的失范行为,在全民自媒体时代并非个案。2018年4月,一篇“星巴克最大丑闻曝光,喝星巴克的咖啡会致癌!”的网文传遍微信朋友圈,点击量超千万,后经中央级媒体以及多位专家证实该新闻内容不实;2020年2月,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网安部门在工作中发现,“嘉鸿娱文”“警花说事”等微信公众号发布《华南海鲜市场供货商的忏悔书!曝光巨大黑幕!》等多篇涉疫谣言贴文。这些帖文由一伙网络水军炮制散布,先后操纵35个公众号推送,阅读量达数千万次,非法获利近30万元。此类黑产业并非因疫情而生,而是蛰伏已久,产业链庞杂,在灰色地带非法获利。如果我们漠视其行为,也许会让“公号体”文章蚕食真相,逐渐破坏信息生态环境。

 

我们需要反思,舞弄文字来造谣的黑产业为何层出不穷?宏观上看,通稿式文章的存在与注意力经济休戚与共。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的UGC模式下,公众号责任淡漠,流量投机。受利益驱动,他们不惜炮制假新闻来吸引用户,蚕食用户注意力。在把注意力转化为公众号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些公司化,集群化运营的公众号利用煽动性标题,夸张化内容来引流。

另外,政策法规的不完善给怀有不法之心的公众号运营者可乘之隙。我国目前相关的法律条例这样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处罚;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当国家法律给予的处罚力度远小于利润,公众号运营者敢于铤而走险,躲避监管,百无禁忌。  

   

减少网络谣言的滋生需要多方努力,相关部门要完善法律法规、政策机制,修补网络传播领域的规章漏洞,厘清传播自由与造谣生事的界限。处罚力度不能过小,否则威慑力绵薄。同时要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位,强制平台履行监管义务。另外,读者也要警惕不实新闻,提升媒介知识分辨真假,在陌生的知识领域里不忘思辨。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行动。3月18日,微信一客服人员告诉记者,上述消息均为假消息,已封了50多个违规公众帐号,删除相关文章百余篇。“还在进一步排查,发现转载的也会删。” 当地市委网信办称,该三家公司旗下100多个违规账号已被永久封禁,福清警方正在做进一步的调查处理。上述行动传递了官方打击造谣的决心,但也许我们更需要的,是在谣言广泛传播之前扼制它,不让“公号体”文章侵蚀真相。

“对待网络谣言, 全社会应该同仇敌忾, 达成零容忍的共识。” 公众号运营者不该让“公号体”文章危害公共安全,成为造谣机;相关部门应严查文化黑产业,防止其扰乱网络生态,侵蚀真相。多管齐下治理网络谣言,这是净化网络环境漫漫长路中的“跬步”,是“至千里”的关键一步。

作者:杨施琪

校稿:王岳

指导老师:黎藜